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党建 党建
旧体制悄然破冰:蛇口打晌改革开放“第一炮”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来源: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4-21 人已围观
十一届兰中全会前后,与宝安撤县建市搞“三个建成”、创办特区并行发展的,是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着手在宝安县筹建工业区。
1978年10月9日,交通部党组向中央上报《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提出招商局经营方针应当是“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为此应当冲破束缚,放手大干,争取时间,加快速度,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搞调查、做买卖。这份请示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支持。①
由于香港地价昂贵,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等人萌生了在宝安县建立出口加工区的想法,即利用毗邻香港的国内廉价土地、劳动力,结合香港和国外的资金、技术、图纸、专利和设备等有利因素,开发工业区。这一想法得到交通部部长叶飞和副部长曾生的支持。11月22日,袁庚在广州向广东省草委会副主任刘田夫介绍了创办出口加工区的设想。此时,广东省委、省革委会正在考虑如何创办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树立样板的问题。双方一拍即合。
1979年1月6日,交通部和广东省革委会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提出在宝安县蛇口公社境内建立工业区,这样既能利用国内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原材料,把两者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并结合起来,对实现我国交通航运现代化和促进宝安边防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对广东省的建设都将起积极的作用。
1月31日上午,李先念批准了这一报告。李先念对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和袁庚说:交通部就是要同香港结合起来,搞好国内外的结合。我想不给你们钱买船、建港,你们自己去解决,生死存亡你们自己管,你们自己去奋斗。李先念在一份香港地图上,用铅笔在宝安县南头半岛画了两根线条,对袁庚说:就给你这个半岛吧!结果,袁庚只要了半岛最南端一块名为蛇口的2.14平方公里地方,当时他还没有勇气一口拿下整个半岛几十平方公里土地。最后,李先念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请谷牧同志召集有关同志议一下,就照此办理。”②2月2日,谷牧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开会,正式讨论支持蛇口建设工业区事宜。2月8日,袁庚回到广东,向广东省委、省革委会领导人传达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
蛇口工业区自1979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以来,一大批香港厂商和外国企业财团(包括加拿大、美国、日本、丹麦、英国、挪威、瑞典、瑞士、印尼、葡萄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接踵而至,参观或洽谈买卖。
工业区提出“以工业为主、积极引进、内外结合、综合发展”的建区方针。工业区由香港招商局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其特点是用香港资金来建设,除招商局用自有资金设厂之外,还与港澳厂商合资办厂,工业区产品免税出口。蛇口工业区和香港之间,人员、设备、材料、产品直接从海上进出,手续简便。③
工业区建设指挥部设有指挥、副指挥,下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工程科、物资管理科、总务科、基建科和驻深圳联络处,整个指挥机关人员仅25名。工业区第一期工程包括建设港口(开挖航道和自建六百米长的工业区专用码头),修建公路、变电站、水厂,铺设管道、电线等,随后投产一批轻工、化工工厂,产品就地出口,赚取外汇。1979年10月25日,深圳市委转发新华通讯社《蛇口工业区建设者的创业精神》一文,号召全市各条战线特别是经济建设部门,学习蛇口工业区解放思想、勇于主动创业、按经济规律办事、工作效率高的先进经验。④
到1981年下半年,蛇口工业区基建告一段落,工作重点逐步转到工厂建设和经营管理上来。1981年12月,港督麦理浩访问蛇口时,称赞工业区建设速度超过了香港。
蛇口工业区在创建初期除了思想认识和体制障碍外,在建设上也遇到许多“卡脖子”问题。比如工业区修建专用公路、建微波通讯站、建购物中心、开通蛇口至香港的航班等问题。在谷牧等领导直接过问下,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创办蛇口工业区,没有被纳人国家计划,也没有财政拨款,但争取到两项特殊政策,一是5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项目自主审批,二是允许向外资银行贷款。大约两年时间,工业区借入15亿元,用于建设工业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工业区简化招商程序,从谈判到签订协议,到审批注册一般只有一个月时间。仅仅两年多时间,蛇口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家。
1979年11月,广东省、深圳市和招商局三方代表签署《关于经营蛇口工业区的内部协议》,蛇口工业区成为深圳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享有较高的自主权。蛇口工业区党政关系归深圳市领导,各种合资协议要向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注册手续,但是,整个工业区的开发由香港招商局投资。先是“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交通和平整土地),后来发展为“五通一平”(通航、通车、通水、通电、通电讯和平整土地),投资额亿港元全部由招商局承担,各种合资企业也由招商局和外商共同投资。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统一由交通部领导下的建设指挥部负责。引进外资和技术由招商局发展部在香港就地直接洽谈和签订协议。招商局通过水路随时让外商到蛇口了解工业区的布局和建设速度。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下设四个机构:地产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储运公司和办公室,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各项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定合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是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依据,但是蛇口有自身特点,对于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公司组织、企业年期、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职工雇佣、工资福利、外汇管理、人员往来、水电供应、经济仲裁等问题,均作出明确规定,使客商有章可循。
蛇口工业区土地使用规划以工业区为主,包括港口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化工区,另外还有商业区、公园旅游区、行政区和住宅区。基础工程的迅速完成,为客商前来投资设厂创造良好条件。到1982年底,已签订引进独资、合资经营项目合同41项,投资额7亿港元。其中,引进投入使用的美国微波通讯设备、意大利的连铸机、日本的联合剪切机、英国的冷轧机、丹麦的“老人牌”船舶油漆配方以及油漆厂的滤清器分散盆、吸尘系统等,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到1982年下半年,蛇口工业区已呈现出一个现代化海港和工业小城市的雏形。
蛇口工业区先行先试,取得一些重要经验:第一,经济特区建设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引进外资主要是兴办工厂企业项目,到1982年底,工业区工业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75%。与此相适应,工业区交通运输、银行、商业、饮食、住宅、旅游等应运而生,使工业区初步呈现欣欣向荣景象。第二,工业区十分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搞好各种服务,简化手续,对投资者给予优惠。不仅土地使用费、水费、港口装卸费等收费价格低于香港,而且职工工资也大大低于香港。由于招商局机构设在香港,资信可靠,所以在国际经济不景气时候,仍然能够不断引进外资。投资形式既允许独资经营,也可让外商与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企业合资经营,或外商、内地企业与招商局兰方合资或合作经营,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第二,工业区分重视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并认真进行消化,努力为经济特区建设服务,对内地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蛇口工业区的开发,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带有很大风险性。蛇口工业区建设者创造了自己的经验,即由一个企业独立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在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上进行全方位配套改革。⑤在这种模式下,蛇口工业区探索出许多创举,很快成为国内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①《交通部党组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致中央、国务院的请示》(1978年10月9日),香港招商局编:《广东省深圳特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文件资料汇编》(1981年),第3页。
②《李先念同志听取关于招商局建立工业区汇报纪要》(1979年1月31日),粤办字(1979) 14 号文。转引自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经济特区的由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7278页。
③深圳市委:《转发新华通讯社〈蛇口工业区建设者的创业精神〉一文》,1979年10月25日。深圳档案馆藏。这份文件没有编号。
④深圳市委:《转发新华通讯社〈蛇口工业区建设者的创业精神〉一文》,1979年10月25日。深圳档案馆藏。这份文件没有编号。
⑤根据《广东省深圳特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文件资料汇编》(第二集)第43页,1981年6月16日,新华社电讯报道,把蛇口工业区建设经验称为“蛇口方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外文报道时将“方式”翻译为Model(“模式”)。
很赞哦! ( )
上一篇:旧体制悄然破冰:特区基本政策出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