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城市建设 > 城建规划 城建规划
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深圳科技创新四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5-06-20 人已围观
深圳不断完善港口航运系统,加大口岸建设力度,积极筹建深圳机场,规划建设区域间快速交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城市空间格局。
港口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南邻香港,东临大鹏湾,西联深圳湾和珠江口,东西部海岸线达260公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深水岸线,拥有重要港口资源。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从工业港口到远洋港口,从西部片区到东部沿海,深圳逐步建立起通达世界的港口航运系统。
改革开放前,深圳只有几个百吨级内河土坡码头,年吞吐量10万多吨,海上运输几乎一片空白。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夕,香港招商局创办蛇口工业区,同时开始建设蛇口港区。1979年7月,蛇口港破土动工,开始兴建600米3000吨级的驳船码头,港区规划面积8万平方米。1980年底,蛇口港建成投产,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1980年至1984年间,蛇口港在为深圳市和蛇口工业区提供建设用物资及原材料、生产成品装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属于典型的工业港。1986年9月,蛇口港首开远洋班轮码头业务。1988年7月,成立集装箱部,率先开展集装箱码头业务。1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权负责开发赤湾港。1982年11月,赤湾港正式开工建设。1983年,赤湾港首座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座万吨级深水泊位,也是第一个由企业集资建设和经营的大型深水海港。1985年至1990年,赤湾港与挪威、丹麦签订散装化肥中转合同,深圳开始具备远洋运输功能。1991年,蛇口集装箱码头建成,开辟蛇口至中东的钟摆式航线,随后赤湾开辟至欧洲的定期集装箱班轮。此后,赤湾港大型散粮码头、大型液体化工中转码头的建设与投产,逐步确立了深圳作为华南远洋运输港的地位。随着深圳港区物流量的日益增长,蛇口港、赤湾港不能完全满足物流需求,妈湾港的建设被提上日程。1990年7月,妈湾港建成13.5万吨级泊位并开港,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妈湾港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腹地宽阔,建港条件优越,发展迅速,1994年就完成吞吐量360万吨。妈湾港还是深圳西部主要能源的进口港,妈湾电厂、月亮湾电厂和南山热电厂等发电所需的燃料油、煤炭等均通过妈湾港进口。
从1985年开始,深圳将建设港口的目光放在了东部,成立东鹏公司进行盐田港建设前期准备。盐田港拥有媲美国际大港的优越地理条件,可供兴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线长达6.7公里,200公里半径涵盖了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城市和发达地区,是发展集装箱码头的理想场所。1987年1月,深圳决定先由市财政投入部分资金,然后带动外资投入建设。当年12月,盐田港码头动工兴建。到1992年,深圳累计投入9亿多元,完成了“三通一平”和一期工程,盐田港区的公路、铁路以及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初步完善。1993年1月,深圳与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和记黄埔与盐田港集团合资成立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经营盐田港区一、二期工程。1994年,盐田港区一期工程投产,多家国际班轮公司开辟了盐田至欧洲、美洲的航线,形成了以欧洲、美洲航线为核心,东南亚、中国沿海航线为基础的班轮网络。
港口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南邻香港,东临大鹏湾,西联深圳湾和珠江口,东西部海岸线达260公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深水岸线,拥有重要港口资源。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从工业港口到远洋港口,从西部片区到东部沿海,深圳逐步建立起通达世界的港口航运系统。
改革开放前,深圳只有几个百吨级内河土坡码头,年吞吐量10万多吨,海上运输几乎一片空白。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夕,香港招商局创办蛇口工业区,同时开始建设蛇口港区。1979年7月,蛇口港破土动工,开始兴建600米3000吨级的驳船码头,港区规划面积8万平方米。1980年底,蛇口港建成投产,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1980年至1984年间,蛇口港在为深圳市和蛇口工业区提供建设用物资及原材料、生产成品装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属于典型的工业港。1986年9月,蛇口港首开远洋班轮码头业务。1988年7月,成立集装箱部,率先开展集装箱码头业务。1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权负责开发赤湾港。1982年11月,赤湾港正式开工建设。1983年,赤湾港首座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座万吨级深水泊位,也是第一个由企业集资建设和经营的大型深水海港。1985年至1990年,赤湾港与挪威、丹麦签订散装化肥中转合同,深圳开始具备远洋运输功能。1991年,蛇口集装箱码头建成,开辟蛇口至中东的钟摆式航线,随后赤湾开辟至欧洲的定期集装箱班轮。此后,赤湾港大型散粮码头、大型液体化工中转码头的建设与投产,逐步确立了深圳作为华南远洋运输港的地位。随着深圳港区物流量的日益增长,蛇口港、赤湾港不能完全满足物流需求,妈湾港的建设被提上日程。1990年7月,妈湾港建成13.5万吨级泊位并开港,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妈湾港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腹地宽阔,建港条件优越,发展迅速,1994年就完成吞吐量360万吨。妈湾港还是深圳西部主要能源的进口港,妈湾电厂、月亮湾电厂和南山热电厂等发电所需的燃料油、煤炭等均通过妈湾港进口。
从1985年开始,深圳将建设港口的目光放在了东部,成立东鹏公司进行盐田港建设前期准备。盐田港拥有媲美国际大港的优越地理条件,可供兴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线长达6.7公里,200公里半径涵盖了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城市和发达地区,是发展集装箱码头的理想场所。1987年1月,深圳决定先由市财政投入部分资金,然后带动外资投入建设。当年12月,盐田港码头动工兴建。到1992年,深圳累计投入9亿多元,完成了“三通一平”和一期工程,盐田港区的公路、铁路以及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初步完善。1993年1月,深圳与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和记黄埔与盐田港集团合资成立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经营盐田港区一、二期工程。1994年,盐田港区一期工程投产,多家国际班轮公司开辟了盐田至欧洲、美洲的航线,形成了以欧洲、美洲航线为核心,东南亚、中国沿海航线为基础的班轮网络。
很赞哦! ( )
上一篇:优化城市总体空间规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