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美术:盆景艺术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深圳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盆景艺术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民国初期,盆景艺术家李益昇以底蕴丰厚的江浙园林艺术为基础,学习、研究、融合前人理论及盆景各流派的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盆景艺术。
第一代传承人李益昇(1898—卒年不详),1916 年创办长春苗圃。
第二代传承人李加珍(1922—卒年不详),从艺 65 年。
第三代传承人林鸿鑫(1937—),浙江温州人,现居广东深圳。1974 年起师从李加珍;1997 年受深圳市政府邀请,于深圳东湖公园开创盆景世界,开展盆景教学研究工作;2003 年举办深圳首届盆景艺术培训班,开展非遗传承教学等。
第四代传承人有陈习之、邱益光、郭少波、林静、林超、曾祥忠、梁久安、徐南州、彭勇、迎春、李虎文、陈凯、林峤、林迪。
项目特征
盆景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涉及园艺技术、盆景工艺、文化艺术、美学原理等,流程实践有工艺制作、培育养护、环境设计、陈设布局等,对园林庭院、诗歌绘画、美学造型、生活家居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艺术特征
盆景艺术,除了传承的树木、树石、山水等传统题材造型以外,还包括异型、微型、组合等形式题材,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树石类、树木类、山水类。材料主要有植物和山石、盆器、几架、配件这五类。所用植物主要有松柏、杂木、花果、竹草等,以松树、柏树最为常见。制作盆景所用工具多种多样,按其功能可分为造型工具、雕琢工具、打磨工具、修剪工具、养护工具、蟠扎工具、扦插嫁接工具这七大类。制作技法主要有蟠扎、修剪、雕琢和组合四种,其中以蟠扎最具特色。盆景艺术家可根据不同的造型部位和艺术要求灵活运用,各施其技,力求做到美观、实用。
(二)文化经济价值
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初具雏形,发展于唐宋,明清时达到鼎盛,至民国时期逐渐走向衰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盆景艺术几经起伏,至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在传承与发扬中加以创新,风采重现,成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盆景艺术以满足中国审美需求的摆件为主,在题材、构图、造型、技法等方面均有突破,以合适的植物石材盆器等,精心构思,因材施艺,运用不同的工具和独特的造型技法,制作出精美的盆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精编访谈
主持人:盆景艺术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在盆中塑景,模拟大自然最优美的景象,方寸之间意境深远。
林鸿鑫:温州地区的盆景属于浙派盆景,以树石为特色。树石盆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是在南宋,温州有个状元叫王十朋,他在家里种了一个花圃,他记载了树、石头怎么结合,温州等于是树石盆景的发源地。
主持人:您当时是跟谁学的?
林鸿鑫:我有个师父祖祖辈辈都是搞盆景的,又种茶花又搞盆景,我跟他是搞茶花认识的,因为我种过茶花,他让我买所有好的茶花品种,来他家里做盆景。后来我对盆景有兴趣了,就跟他学。
主持人:20 世纪 90 年代,做盆景艺术让您的人生有了一个高光时刻。盆景该怎么去欣赏?
林鸿鑫:看它的造型艺术,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第一看板根,第二看枝干,第三才看树枝。
主持人:所以这个经过您的造型处理的盆景,您让它有往前倾的造型,显得协调又漂亮,可以看到整个大自然的感觉。
林鸿鑫:对,较小的(盆景)会有沧桑感,这叫小中见大。最后再放进底座里,放在茶台里,很漂亮的。盆景有“一景二盆三几架”的说法。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盆景。
主持人:您到深圳是哪一年?什么原因来的呢?
林鸿鑫:1997 年。当时香港即将回归,深圳市城管办同东湖公园商量,说香港回归之前,一定要把盆景园开放。因为盆景园建成好几年了,但由于技术限制,没有足够的盆景来迎接香港回归。最后,决定从外地叫人到深圳,我从浙江过来深圳,觉得深圳环境很好,就一拍即合了。
主持人:当时就直接把这些盆景运到深圳来?
林鸿鑫:不是,我们先签订合同,合同第一条说 70 天内一定要开园。我知道深圳没有盆景,所以想把盆景艺术传到深圳来。
主持人:所以您把温州的事业交给了孩子,带着盆景来到了深圳。这20 多年,您的盆景有没有因深圳的地域特点,发生制作和创意上的变化?
林鸿鑫:有的。当年我是全国拥有五针松最多的一户人家。我用轮船把传统美术五针松运到蛇口码头,结果因为气候太热,一下死了 49 盆,我马上就叫 8 辆大车把它们运了回去。再比如说深圳市花簕杜鹃,还有九里香,在温州种不活,在这里就可以。
主持人:就是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做调整。
林鸿鑫:到一个地方一定要融合当地人文。
主持人:现在东湖公园里面的盆景,基本上都是用当地植物来做的吗?
林鸿鑫:当地植物比较多。1997 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公园开放了,盆景向大家展览,也同时在深圳百师园博物馆里展览。
主持人:您到深圳之后,如何在这座南方城市传播温州盆景艺术呢?
林鸿鑫:任何事业都要创新,盆景也要创新,不创新不行。比如茶壶盆景,是由我创成。当时是因为茶壶没有盖了,丢掉觉得可惜,泡茶又不行。后来我想到,茶壶是泥性陶瓷,和我们种花、种盆景的盆一样,就有灵感了,于是我在茶壶上打了个洞,种起盆景很漂亮。我写了一本书,叫《紫砂壶盆景》。为什么第二本书要叫《花瓶盆景》?因为紫砂壶盆景我创造成功了,花瓶肯定比紫砂壶漂亮。于是,我在花瓶的肚子上打个洞,扩大空间,这样种起来更方便,造型也很漂亮,是另外一种景观。
主持人:这是您的创新。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多大岁数?
林鸿鑫:这个是前年才想起来做的,去年开始写书,因为这个造型创造成功了,必须要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这一技艺。
主持人:您现在写了 8 本书了?相当于在您的前半生,您一直在创作中积淀,到了后半生,您要把这些积淀变成文字,流传后世。
林鸿鑫:对于深圳来说,盆景艺术应该说是很有前景的。所以今后我还会更忙,我都 84 了,还要大展宏图。
主持人:得精气神之三味,融诗书画于一体,盆景艺术可以说是尊重自然、施法自然,在方寸之间展现天地之美。
传承活化
盆景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可以在与植物的对话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滋养。1997 年第三代传承人林鸿鑫将盆景艺术从故乡温州带到深圳,落地生根,他倾尽半生,付诸盆景艺术。如今,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每日对园中盆景进行精心养护。几十年间,异乡深圳的新鲜景致给了林鸿鑫更奇巧别致的艺术构想,他独创的茶壶盆景和花瓶盆景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能让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来,林老先生的女儿和徒弟们也在努力学习盆景艺术,进行盆景教学和对年轻从艺者的培养,或许这才是盆景艺术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所在。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盆景艺术这个非遗项目,在繁忙的都市中,觅得内心的安稳和丰盈。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美术:中国手指书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