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技机构成果 科技机构成果
推动科研机构转型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深圳科技创新四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5-06-20 人已围观
深圳建市之初,主要科研机构仅有5所,分别为中国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盐田试验站,以及市属的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农机科研所和水产科研所。市属4所科研机构均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人,严重缺乏科研经费和科研设备,仅能从事以农牧渔业技术为主的应用服务工作,无法开展较高层次的科研业务。
特区成立后,深圳先后建立起一批科研机构,包括深圳市新技术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中心、建筑科学研究中心、标准计量研究所、食品饮料工业研究中心和畜牧研究中心等。新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电子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科技情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和服务、科技网的建设和管理等。这些研究机构主要依靠财政投资,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行政上隶属于政府各部门,主要为城市基本建设和最早发展起来的电子工业服务,没有与生产部门相结合。1982年至1984年,全市科研基建和设备投资超过1000万元,深圳大学和一些企业也开始建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和产品开发和技术部门。
1982年12月22日,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84年5月,深圳市科委打破地方科委只负责科研管理的限制,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先科技术开发公司,引进国外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85年4月,先科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签订深圳首个高科技产品引进合同,引进全套激光、唱盘生产线和技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开发激光产品的企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先科公司与飞利浦公司签订协议,各出资50%,成立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27日,深圳市召开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外向型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1986年1月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各专业科研机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在电子、石化、激光、建材、轻纺、食品、包装、保险等行业逐渐建立一批新的专业研究所,有关部门应在人、财、物和实验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987年至1988年,深圳企业技术改造与扩大再生产效果显著,形成了特区建立以来第一个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高潮。深圳科研机构获得较大发展并实现市场化转型,由原先事业单位包揽科研转变到以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为主的轨道上,科研经费则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的方式安排给工业企业。到1989年底,电子、机械、石化、食品、饮料、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研发机构,如赛格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院、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的电脑实验室、爱华电子公司的电子研究所、康佳电子公司的电子研究所、深宝食品饮料公司的产品开发中心、食品饮料工业公司的食品饮料研究所、纺织公司的纺织研究所、华联集团公司的纺织服务研究所、医药生产供应公司的深洛医学图像研究所等。
截至1989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研发机构99个,其中企业性质57个,占比57.6%,成为研究机构的主体力量。1988年至1989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136项科研成果中,工业项目占86%。获市以上奖励的31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71%。工业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技术力量成为深圳科技开发的主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产业化为方向的研发新体系。科研力量向企业转移,科研成果可以更快转化为产品并投入到市场中,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特区成立后,深圳先后建立起一批科研机构,包括深圳市新技术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中心、建筑科学研究中心、标准计量研究所、食品饮料工业研究中心和畜牧研究中心等。新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电子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科技情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和服务、科技网的建设和管理等。这些研究机构主要依靠财政投资,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行政上隶属于政府各部门,主要为城市基本建设和最早发展起来的电子工业服务,没有与生产部门相结合。1982年至1984年,全市科研基建和设备投资超过1000万元,深圳大学和一些企业也开始建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和产品开发和技术部门。
1982年12月22日,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84年5月,深圳市科委打破地方科委只负责科研管理的限制,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先科技术开发公司,引进国外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85年4月,先科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签订深圳首个高科技产品引进合同,引进全套激光、唱盘生产线和技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开发激光产品的企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先科公司与飞利浦公司签订协议,各出资50%,成立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27日,深圳市召开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外向型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1986年1月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各专业科研机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在电子、石化、激光、建材、轻纺、食品、包装、保险等行业逐渐建立一批新的专业研究所,有关部门应在人、财、物和实验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987年至1988年,深圳企业技术改造与扩大再生产效果显著,形成了特区建立以来第一个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高潮。深圳科研机构获得较大发展并实现市场化转型,由原先事业单位包揽科研转变到以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为主的轨道上,科研经费则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的方式安排给工业企业。到1989年底,电子、机械、石化、食品、饮料、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研发机构,如赛格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院、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的电脑实验室、爱华电子公司的电子研究所、康佳电子公司的电子研究所、深宝食品饮料公司的产品开发中心、食品饮料工业公司的食品饮料研究所、纺织公司的纺织研究所、华联集团公司的纺织服务研究所、医药生产供应公司的深洛医学图像研究所等。
截至1989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研发机构99个,其中企业性质57个,占比57.6%,成为研究机构的主体力量。1988年至1989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136项科研成果中,工业项目占86%。获市以上奖励的31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71%。工业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技术力量成为深圳科技开发的主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产业化为方向的研发新体系。科研力量向企业转移,科研成果可以更快转化为产品并投入到市场中,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很赞哦! ( )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