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移动平台成为读者线上访问首选
作者:王冰 来源:统一服务这十年——“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 责任编辑:chen 2025-07-09 人已围观
(一)微信端访问量累计2.07亿页次
随着微信公众号功能的不断升级,除日常推文外,统一服务各市、区图书馆逐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读者注册、进馆及活动预约、文献借阅(续借/转借/预借)、财经支付等服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图书馆线上访问的主入口。
2015—2022年,统一服务市、区图书馆微信端访问量(非推文阅读量)共计4503.01万人次、20675.99万页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0.56%、161.32%,微信端访问量快速增长。2015年,微信端访问量仅为4.87万人次、6.46万页次。2022年,微信端访问量增至1236.73万人次、5375.97万页次,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252.95倍和831.19倍。其中,深圳图书馆拥有的“深圳图书馆”订阅号和“图书馆之城”服务号,微信端访问量830.15万人次、4681.63万页次,占比分别为67.12%、87.08%。
▲ 2015—2022年统一服务体系市、区图书馆微信端访问量
(二)注册虚拟读者累计102.35万人
虚拟读者注册是统一服务移动平台的重要功能。2018年11月,统一服务正式推出“虚拟读者证”申办功能,读者可通过深圳“图书馆之城”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实名认证”及“E证通”两种方式申办读者证。开通仅两个月新增注册虚拟读者2083人。此后,虚拟读者注册逐步扩展至市、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i深圳App①、粤读通②等应用场景,成为读者进行图书馆注册的主要方式。2022年,年新增注册虚拟读者44.03万人,同比增长26.83%,占统一服务年新增注册读者总量的73.92%,同比增长27.60%。2018—2022年,统一服务共计注册虚拟读者102.35万人。年新增注册虚拟读者量实现快速增长,占统一服务年新增注册读者总量的比例从0.90%上升至73.92%。
▲ 2018—2022年统一服务平台年新增注册虚拟读者量及占比
虚拟注册各渠道中,“粤读通”为统一服务带来较大的注册量。2020年12月,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启动“粤读通”工程建设。2021年4月23日,深圳地区完成“粤读通”证照API接口并在移动端上线。市民可通过广东数字政府“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粤读通”入口或直接微信搜索“粤读通”小程序开通并领取“粤读通”证照,快速在广东省“9+1”各馆同步注册,实现“一馆注册,多馆通用”。仅2021年11、12月两个月,通过“粤读通”注册成为深圳图书馆读者达39112人,占统一服务当年新增注册读者6.53%。2022年全年通过“粤读通”注册的虚拟读者达249953人,同比增长539.07%,占统一服务年新增注册读者的41.97%,同比增长542.94%。
(三)移动端续借累计1451.72万册次
2013—2022年,读者文献续借方式发生转变:通过PC端网站续借的占比由高位下降至不足2%,通过移动端③续借上升至主流。2013年,通过PC端网站进行文献续借占总量72.93%,电话和短信续借占10.83%,自助图书馆续借占4.80%,刚刚推出不久的微信续借仅占0.04%。随着统一服务市、区图书馆逐步普及移动端服务,移动端逐步成为读者进行文献续借的主要方式。2022年,通过移动端进行文献续借的比例上升至81.96%,通过PC端网站进行文献续借的比例下降至1.52%。
▲ 2013—2022年统一服务平台各类续借方式占比
① 指2019年底深圳市政府正式上线的“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
② 指2021年在广东数字政府“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的“粤读通”小程序。
③ 指微信、支付宝、移动端网站、i深圳App等续借方式。
随着微信公众号功能的不断升级,除日常推文外,统一服务各市、区图书馆逐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读者注册、进馆及活动预约、文献借阅(续借/转借/预借)、财经支付等服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图书馆线上访问的主入口。
2015—2022年,统一服务市、区图书馆微信端访问量(非推文阅读量)共计4503.01万人次、20675.99万页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0.56%、161.32%,微信端访问量快速增长。2015年,微信端访问量仅为4.87万人次、6.46万页次。2022年,微信端访问量增至1236.73万人次、5375.97万页次,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252.95倍和831.19倍。其中,深圳图书馆拥有的“深圳图书馆”订阅号和“图书馆之城”服务号,微信端访问量830.15万人次、4681.63万页次,占比分别为67.12%、87.08%。

(二)注册虚拟读者累计102.35万人
虚拟读者注册是统一服务移动平台的重要功能。2018年11月,统一服务正式推出“虚拟读者证”申办功能,读者可通过深圳“图书馆之城”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实名认证”及“E证通”两种方式申办读者证。开通仅两个月新增注册虚拟读者2083人。此后,虚拟读者注册逐步扩展至市、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i深圳App①、粤读通②等应用场景,成为读者进行图书馆注册的主要方式。2022年,年新增注册虚拟读者44.03万人,同比增长26.83%,占统一服务年新增注册读者总量的73.92%,同比增长27.60%。2018—2022年,统一服务共计注册虚拟读者102.35万人。年新增注册虚拟读者量实现快速增长,占统一服务年新增注册读者总量的比例从0.90%上升至73.92%。

(三)移动端续借累计1451.72万册次
2013—2022年,读者文献续借方式发生转变:通过PC端网站续借的占比由高位下降至不足2%,通过移动端③续借上升至主流。2013年,通过PC端网站进行文献续借占总量72.93%,电话和短信续借占10.83%,自助图书馆续借占4.80%,刚刚推出不久的微信续借仅占0.04%。随着统一服务市、区图书馆逐步普及移动端服务,移动端逐步成为读者进行文献续借的主要方式。2022年,通过移动端进行文献续借的比例上升至81.96%,通过PC端网站进行文献续借的比例下降至1.52%。

② 指2021年在广东数字政府“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的“粤读通”小程序。
③ 指微信、支付宝、移动端网站、i深圳App等续借方式。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
相关文章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移动平台成为读者线上访问首选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数字资源服务效能显著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未成年人阅读踊跃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借还文献总量2.12亿册次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累积注册读者401.20万人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新增注册读者累计317.87万人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累积实体文献藏量2538.22万册/件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新增实体文献藏量累计1619.83万册/件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968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市
-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统一服务十年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