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陈焕: 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三)
作者:陈焕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6 人已围观
在罗湖口岸的这些年,我们在工作中拍的照片要求真实,是什么样就拍成什么样。十几年的拍照工作让我形成一种习惯,看到一些觉得应该拍的,没有自己的相机就觉得很遗憾。离开边检后,我自己买了相机,该拍的我就拍,但主要还是拍口岸比较多。
虽然1986年底我转业离开了罗湖口岸,但口岸情结一直都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6月30日,我一早就去到罗湖的东门老街拍庆祝画面,晚上又通宵没睡,就为了拍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解放军通过深圳的口岸进入香港的照片。
▲1985 年6 月建成使用至今的罗湖口岸新联检大楼(陈焕 摄影 )
2008年,我爬上香港沙岭拍了一张以罗湖口岸为中心的照片,现在展览在罗湖桥上。以前,罗湖口岸周边的高楼刚盖起来,电梯还没有使用,为了找个好的角度拍好罗湖口岸,几十层楼我就这么一层层爬到顶上去。2009年,同样在大年二十九那天,我又去罗湖口岸拍了一组照片,与1979年春节的拥堵场景作比较。从那以后,拥堵状况的改善,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高科技的应用。
从1997年起,我所在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在香港设置工作点,主要从事车辆保险业务。公司派我过去香港驻点。从1997年到2009年,我基本每个星期都来回两地,星期一早上出发去香港,星期六回深圳,如要开会或拿资料就随时来回。我们公司在罗湖新秀村,而我也大多选择从罗湖口岸通关。在香港工作时,我听到很多港人评价内地和口岸的变化。比如他们说,原来通过口岸过关到罗湖要排几小时的队,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他们很乐意这么来来回回。
口岸是国门,代表着国家。深圳河边小小的罗湖口岸,直观地反映着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多年拍摄“国门名片”,我对罗湖口岸、对罗湖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希望罗湖发展得更好,罗湖口岸建设进一步提速升级。
很赞哦! (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