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杨洪祥: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一)

作者:杨洪祥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5 人已围观

作者简介:杨洪祥,1961年出生于云南大理,1978年入伍,原基建工程兵00319部队(31支队)专职新闻报道员,1988年参与创办《深圳青年》杂志,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报刊工作者”。现为前海引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深圳红树林第二届湿地保护基金会理事、深圳市水域搜救志愿者协会发起人兼顾问。曾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2017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

住竹叶和竹竿搭建的简陋工棚,在现场记录第一代建设者的苦中作乐

在来深圳的前一年,我第一次知道了“深圳”和“罗湖”这些字眼。“繁华、大都市、美好”,是来之前的憧憬。这个位于南海的边陲小镇,让年轻的我非常向往。

1982年11月19日,我背着一部价值148元、一次只能拍12张照片的海鸥牌120型号相机和一部135相机,以及简单的行李,经过三天两夜奔波来到深圳。一下车,我就拿起相机想赶紧记录。当时,位于罗湖的深圳火车站非常简陋,只有一个站台、一个售票窗口,但作为深圳重要的交通枢纽,车站里人来人往,十分忙碌。我按下快门,拍下了我到达罗湖后的第一张照片。

当时深圳的主要城区就在罗湖。但是展现在我眼前和镜头里的景象与想象中的“繁华大都市”大不一样。那天,部队派了一辆摩托车来接我,从离开火车站到基建工程兵位于竹子林的驻地,一路上所见之处尘土飞扬。荒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建设工地,离我远的工地,可以看到推土机等机械,一些距离近的,甚至可以看到战士们正拿着工具进行测绘。


▲1982年,初到罗湖的杨洪祥在深圳火车站拍下了这张照片(杨洪祥 摄影)


▲基建工程兵建设者们在测量标高(杨洪祥 摄影 )

我们的驻地只有用竹叶和竹竿搭建的简陋工棚,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乐观的战士们笑称房子是“竹叶宾馆”。1983年刮台风时,房子上的竹叶垫层一扫而光,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竹竿,大家的日用品都被冲走了。我拿起相机,拍下了台风过境后我们的“家园”。

虽然辛苦、寂寞,但我们基建工程兵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作为深圳第一代“拓荒牛”中的一分子,我们心中都有坚定的信念:所有的艰难都会被克服,寂寞都会被消解,心中的蓝图也一定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实现。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