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伶仃洋畔大风吹:一个孤独的孩子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水随谁睡碎》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10-16 人已围观
不要把村理解为“村庄”,今日深圳的“村”,有村之名,无庄之实,早已经是高楼大厦。我跟着导航一路行走,寻找一个名为“少帝陵”的地方,显示只有一二百米,却除了一个街心公园,一个名为“前海丹华园”的小区,硬是什么都没见到。只好下车询问,一清洁工伸手一指,左边。
近看,方圆不过一两百平方米的一个小院子,几乎被周围的停车场、公园、小山包淹没了。夸张一点,须拿着放大镜找才行。然而,这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此处的“少帝陵”据说埋葬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宋度宗有三个儿子,一个被俘,一个颠沛流离、惊吓而死,只剩最小的儿子赵昺,是为宋末帝,又被称为宋少帝。其时,流亡小朝廷在元军追击下惶惶如丧家之犬,在闽粤一带乱窜。人数倒也不少,连家属加在一起约十万之众。一路上,大家颠沛流离,寝食难安。真正绝望的那些人,要么已死,要么已逃。剩下的,多多少少还揣着“有一天老子会杀回来”的期待。忽然一夜,元军发起全面进攻,宋军大败,十万人在崖山一战中,纷纷跳海。在他们的身体完全浸入海水之前,也没人愿意相信: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生活了。
世间岂有回头路。你往前走,石头纷纷掉落,掩埋了身后的宽阔大道。前面,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黑漆漆的一片夜空,星星麻木地眨眼。
左丞相陆秀夫背起八岁的小皇帝赵昺从山石上一跃入海。一个王朝彻底结束了。
接下来是一个近乎神话传说的历史故事。有资料显示,赵昺的遗骸顺着伶仃洋的洋流漂至赤湾,“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听来似曾相识,类似的老和尚收尸的故事不在少数,所以,这个少帝陵中葬着的到底是不是赵昺,甚至有没有一具尸骨,谁也说不清。另一方面,也没人站出来以实证否定过。
今日少帝陵据说是一百多年前由香港赵氏后裔重修的,此后又多次翻修。
此时的少帝陵,只是一个小院落,内有一个卖矿泉水和香火的小屋子。正值午后,蝉鸣一片,把空气震得更加燥热。一个中年人斜靠在躺椅上酣睡。忽而,睁开惺忪的睡眼扫了我一下,继续打鼾。也许正在梦中吧?
古代皇帝的坟墓称为“陵”,而眼下这个,可能是最寒酸的“陵”了。小院墙角处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书“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宋少帝陵”。院子当中有一小花坛,上立一个石雕:一个将军模样的人,背着一个孩子。石雕不大,也就是正常一个人高矮,又置于高处,视觉上反而矮了。底座有“陆秀夫负帝殉海像”字样。两人表情平静,陆秀夫手里拎着一把剑。
名为少帝陵,其实,纪念的是陆秀夫和赵昺两个人。甚至,前者比后者更耀眼。一个舍生取义的忠臣孝子,接受这样的尊崇似乎也不为过。历史上并非全是胜者王侯败者寇,总有一些惨败因悲壮而升华。花坛边上是一个专门用来烧香的石盅。中国人讲究见神就拜,烧香拜神,祈求有能力的神灵保佑自己。虽然陆、赵连自己都保佑不了,但他们死后成神,不再参与人间的争斗,超然之态加上一股义无反顾的精气神,或许还真可以给那些无望的人一点点慰藉,助其走出困境。
院落周围的墙上插了一些旗帜,刚插上时应还鲜艳,几年的风吹日晒后,已破烂、凋零,宛如一个王朝的衰败。四周的墙边,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滴水观音、长春花、九里香、白花丹,等等。风一吹,有一点花朵的清香。
蝉声忽停,小院里安静下来。拥挤喧嚣的都市,竟成了一汪平和的水。此时适合坐在离院落远一点的树下,默默地流一场泪。
哭那些抵抗到底的人。他们连个名字都没留下,身体在大海中浸泡、腐烂,直至消失。他们的魂灵将何以寄托?曾经的期待何以安放?而在此之后,灭亡他们的人也被别人灭亡。元朝约一百年,明朝约三百年,清朝约三百年,从冷兵器到飞机大炮,各种征战、屈服和反击,没完没了。更多主动和被动的参与者,如水中的鱼虾,零落成泥碾作尘。
▲海水凝固以后,便是如此的悲壮。
哭那个孤苦伶仃的小孩子。他懵懂离世时年纪尚小,对故土、对生死还没概念。魂灵半夜从坟墓飘出来,打量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夜又一夜,眼里渐渐渗出了泪水。陆秀夫在广东至少有两处墓地,一在江门,一在潮州(此处为衣冠冢),离得不远,还会飘来看望他,给他讲当年的战事。年幼的人,心里悄悄装上了事。虽改变不了什么,两人总会对叹几声,唏嘘一二。多年以后,孩子的灵魂也会老去,这里成为他的另一个扎扎实实的故乡。再经过多年,一切都淡下来了,直至尘归尘土归土。
或者再哭一哭自己。当年捞起赵昺尸体的,不一定是老和尚,更可能是本地原住民。这块濡湿的烟瘴之地,因为安葬了一个落难的幼儿而散发出光芒。最近几十年,又陆续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谋生者,其中不乏落魄之人甚至走投无路者。他们忐忑不安,飘飘荡荡,初始,都揣着那个孩子的被弃感和孤独感。此后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不能简单地用所谓成功或失败,进步或停滞来概括之),直至某一天,心中的石头落地。
这块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内核似乎还留存着。希望它永远不要变。永远观照着伶仃洋。
很赞哦! ( )
下一篇:伶仃洋畔大风吹:海水微笑着返回来